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6|回复: 1

[原创] 雨

[复制链接]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04级
发表于 2006-3-2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4>               <IMG src="http://www.jyubbs.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FONT size=6> </FONT><FONT size=6>雨</FONT> <IMG src="http://www.jyubbs.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o:p></o:p></FONT></P>
<P ><FONT size=4>不知道是雨沾染了文人墨客的多愁善感,还是人们乐于向雨这带着灵性的东西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总之雨与人有了纠缠不清的关系。<o:p></o:p></FONT></P>
<P ><FONT size=4>是雨太痴情了吗?张志和在那“斜风细雨”中,竟不想归去。是雨太无情了吗?李憬在“风里花落谁是主?思悠悠。”的思念中,是“春恨”也罢,怀人也罢,终是“青鸟不传云外信”,仅剩“丁香空结雨中愁”。是雨太善愁了吗?李清照在那“点点滴滴”的“细雨”打“梧桐”中,“到黄昏”依然是惆怅满怀。是雨太缠绵了吗?《听听那冷雨》中,那冷雨在余光中的心中下了二十五年,“淅淅沥沥”、“淋淋漓漓”,从大陆下到台湾,从江南下到台北,从金门街下到厦门街,从树上瓦上,下到作者的心里去,下得记忆也长了青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o:p></FONT></FONT></P>
<P ><FONT size=4>江南,这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名词。在唐诗宋词元曲的韵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在人们的梦中,江南总是与雨有关的。是由于江南而引起人们对江南的钟情吗?我想更多的是雨赋予江南了诗意吧?杏花,春雨,江南。这已成了人们心目中不灭的风景。人们说到江南,一定会说到雨,人们写到江南,也必定写到雨。江南离开了雨,或者雨离开了江南,都失去了那意味。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中写道:“见面在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如果他的这首诗没有写到雨中的江南,他在诗中要表达的那中乡愁会不会逊色少许呢?人们想到江南,总会想到雨,淅淅沥沥的雨,缠缠绵绵的春雨,下在静静地流淌的小溪里,下在孤单的乌蓬船上,下在发着青光的青石板上,下在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中。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大多数人都希望有点什么别的来点缀一下吧。是的,姑娘,如果多了一位姑娘更是会让人的视觉得到更美的享受。在横卧的在小溪之上的拱桥上,撑着油纸伞在痴痴等待的姑娘;又或是在乌蓬船中哀怨地抚琴;也有可能是打着油纸伞的带着哀怨走在悠长的小巷,“滴答”的雨声伴着“笃笃”的木屐声,渐渐地消失在小巷的尽头,这梦一般的姑娘。即使没有,那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戴望舒的《雨巷》中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o:p></o:p></FONT></P>
<P ><FONT size=4>雨,即使于农民而言,也是特别有感情的。“春雨贵如油”,这直白而朴实的概括,岂不比文人墨客来的更加可亲?农民没有文人墨客那种闲情去舞文弄墨写雨,但他们把雨比作油一样珍贵。春雨使他们有了希望,也使他们有了耕种的动力。<o:p></o:p></FONT></P>
<P ><FONT size=4>我也是喜欢雨的,特别是春雨。淅淅沥沥,下在山上,绿了树的衣裳;下在野外,青了小草的脸蛋;下在地里,湿了母亲的蓑衣;下在田里,润了农民的希望;下在我的心里,却沉重了那份思念。<o:p></o:p></FONT></P>
<P ><FONT size=4>雨。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o:p></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02级
发表于 2006-3-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的江南烟雨,细腻的情思,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4 14:52 , Processed in 0.0386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