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67|回复: 0

《我的姐姐》:有多少女生,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

[复制链接]
院系
政法学院
级别
2019级
发表于 2021-4-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姐姐》:有多少女生,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
By 祁十一 好好虚度时光
一个女孩子,是否可以有远大前程的梦想?甚至,不一定是展翅高飞、前程似锦,仅仅是去想去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以喜欢的方式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尝一尝自由的味道,是梦吗?



曾经我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能如此活着,生而为人还有什么意思呢?可活了三十多年后一看,才发现原来一切并不容易。真的,大部分女生都做不到的,即便做到了,也付出了额外的代价和牺牲,以致于那看似自由的人生也不乏危机和怆然。



就像《我的姐姐》里的女主安然,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女生,一心梦想着去北京念临床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现实是:她成了一名护士,在成都的一家医院被人当成跑腿的,有时还会被医生冷嘲热讽却被迫忍气吞声。造成这一切的甚至不是她自己,而是被父母掐断了梦想之花。



电影是让人眼前一新的。这样的题材和故事出现在大荧幕上,实在难得。没有狗血的爱情,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流产堕胎的暗黑青春,有的是对现实的呈现。你会看到一个中国女孩如何在重重包围和狙击中成长,长大的过程又如何伤痕累累、被剪断翅膀。



到最后,她还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失去父母后,是继续为自己而努力去北京深造,还是承担起弟弟的人生?



让人惊喜的00后新生代演员张子枫,将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子所面临的艰难选择、挣扎、撕裂、痛苦、成长和蜕变,表现得极有张力。女儿、姐姐、女朋友、护士……一个女孩儿的不同面孔和身份,她的表演都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深长。



那是一部电影的所有创作者们,共同演奏的一曲中国女孩命运之歌。
01.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安然的冷酷和不近人情是不讨喜的。作为观众的你会在心底疑惑,这个姐姐为何会如此冷漠,竟然想要将亲生弟弟送给别人?



疑团是一点点解开的,姐姐在成长中所遭遇的不公和辛苦被揭开,你完全理解了她,同情她,也认同了她。你的所有希望都是:请坚持你的选择吧,将弟弟托付于人,去过你自己的人生,追逐你的梦,活得快乐一点、轻松一点。



那艰难的生存和成长,不是许许多多中国女孩儿、中国姐姐们的共同遭遇吗?



计划生育时代,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于是那些头胎生了女孩的父母们,想方设法地想要再到最后,安然考大学时面对的人生重大机会,也被父母掐断了。他们想要女孩子早点出来工作挣钱,而不是花更多钱和时间去学习临床医学。机会,都是留给弟弟的。



这样现实的故事呈现,简直让你想为导演编剧鼓掌。它的呈现方式甚至不是苦大仇深的沉重,而是在讲述姐姐安然独自带着弟弟生活的冲突与搞笑中,一点点展开的。中间还伴随着与男友的温情和矛盾,不成器的舅舅(肖央饰演)的滑稽,以及姑妈(朱媛媛饰演)的人生悲剧。肖央和朱媛媛的表演极其精彩,是真正的让人看“好戏”。



电影的上半段,俨然像一出“姐姐的复仇”,在安然的冷酷和反击中有种出了口气的爽感。没有隐忍,不是“别人打了我左脸,我把右脸也伸过去”的神性,而是“打回去”的解气。



才20岁的张子枫,把内心非常复杂的姐姐表现得太深刻,你看着她一会儿是仍有迷离的姐姐和女友,一会儿是早熟的被寄养的侄女,一会儿是被欺负后不甘心不服气的职场硬气女护士。你看着她在不同面孔下的变幻,会忘了演员本身,只觉得那就是一个骨子里的当事人。她的哀伤、痛苦、折损、不甘、骨气,让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生一个,甚至一个接一个,只为有个男孩儿。



有的女孩儿还没出生便被打掉,或者刚生下来就被遗弃、送人。这些故事听得还少吗?我亲耳见到、听到的身边案例就至少有五六七八九起。那些有幸活下来的姐姐,有的是被好心人收养,有的直接被扔在路边,被好心人捡了去,抚养长大。



安然也近似于被送人的,送到了她爸爸的姐姐,也就是她的姑妈家寄养。电影没有交待具体经过,但你完全可以想像,那是父母为了生二胎的策略。爸爸为了得到资格,还想让安然假扮残疾,遭到了安然的反抗。



在姑妈家长大的安然并不好过,“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一句台词堪称惊心动魄。那中间藏着多少少女的卑微、耻辱和不安,你甚至不忍去想像,因为稍一打开便是汹涌的丑陋不堪和屈辱痛苦。
02.



但那个重大问题,那个一直捆绑着姐姐们的枷锁,到底要如何解决?姐姐,要不要承担起年幼弟弟的人生?



太难了不是吗?让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子面临着如此沉重而艰难的选择,太难了。



放在现实里,一切会更加艰难。而电影,还可以造梦。甚至在当下的环境里,它或许不得不造梦。不造梦,连前半段的现实都无法呈现。



那个美好的梦想里,弟弟是懂事的。他懂得姐姐的苦楚和不易,会在姐姐痛经时送上一杯姜糖水,把米饭摆成笑脸的样式,甚至会牺牲自己去帮姐姐圆梦。你很难相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懂事。而在现实中,任性霸道的弟弟或许才是更为真实和普遍的存在。他们或许在长大cheng人后,才会反思自己占据了多少红利和姐姐的奉献牺牲。但也可能,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反思,只是在优越中享受人生,或者沉沦。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一个平等博爱的世界或许是一个永远都无法抵达的乌托邦,现实世界,或许总有不平等和剥夺,总是有一些人的快乐建立在另一些人的痛苦之上。



那种两难和煎熬,是有人性基础的。不管是不是亲人,是不是弟弟,那都是一个年幼的、让人放心不下的孩子。当你要将他送给一对完全陌生的夫妇时,必然会有不安和恐惧。我甚至愿意相信,那是一个善良者基于良知所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出于亲情。



在经历了这反复曲折的尝试和选择后,姐姐要怎么办,仍是一个待解的局。电影是开放式结尾,给人以想象空间。我愿意相信的是:姐姐不会放弃自己的人生和方向,她会找到办法,既安置好弟弟,也触摸自己的梦想。即便不是她,也可能是电影中的另一个姐姐——她的姑妈,继续和她一起分担命运加之的负担。



无论如何,电影的结局本身就像是当下社会的隐喻。姐姐,你们的人生何时才能摆脱那被强加的负担和枷锁,终得自由?

另,这部电影里有许多女性的命运线索的。主角安然,姑妈,几笔带过的待产孕妇,和同为女性的主治医生。她们有不同的身份地位和背景,有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有人是家庭背景强硬的二代。



但,仅仅是女性这个身份,便将她们的悲哀牢牢捆绑在一起。条件再优越又如何呢?当你是一个女人,你就可能沦为生产孕育的工具人。你会不断被希望生下一个男孩儿,哪怕生产会带来生命危险,你也可能要去冒这个风险。



这,大概是这个社会的荒唐写照了。而安然的阻止和怒吼是最有力的控诉:为什么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还要继续生男孩?命都没了,生下孩子还有意义吗?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远未实现的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4 17:48 , Processed in 0.1299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