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386|回复: 0

梁漱溟究竟是什么人?如同其父梁济,他们都成了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复制链接]
院系
政法学院
级别
2018级
发表于 2020-12-3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先生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dRp2CuiPaMIvqwKjFzjww

许纪霖:儒者梁漱溟
——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梁漱溟.jpg

来源:微信公号——陆家嘴读书会LUJIAZUIBOOKCLUB

总有一些人,在他们逝去之后,世界仍无法忘记他们。他们的生命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奉献给世界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人们对人生的一般期许。我们愿意一遍遍地回顾他们的人生和思想,因为每一次回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逝者的进一步认识和怀念,还有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启迪。

自晚清以来,中国面对严重的殖民侵略和民族危机,深陷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于政冶秩序和社会秩序不断瓦解的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他们中的一位,被视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将内圣外王的儒家精神,践行到了个人生命实践和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中。他就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梁漱溟。

1988年6月23日,享年95岁的梁漱溟离开了这个让他放心不下的世间。本期陆家嘴读书会,适逢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编者注:本文写作时间为2018年),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许纪霖老师,为大家讲述梁漱溟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许老师作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顶尖学者,不仅对梁漱溟先生有过深入研究,还在梁漱溟先生生前登门拜访过。

梁老那双犀利智慧的眼睛,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许纪霖老师认为,了解梁漱溟必须从他的父亲梁济开始。


梁济是晚清官员,但并不反对共和,然而从1911年到1918年,梁济只等到了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深感绝望的梁济遂问了身为北大教师的儿子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时的梁漱溟对进化论笃信不疑,于是回答,会好的。几天过后,梁济自尽。因为他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国性不存”,于是以死为文化、为信仰的价值殉道。梁济的自尽震撼了中国思想界,同时也获得了诸如梁启超、陈独秀、徐志摩等人的敬佩。陈独秀认为,梁济先生是以身殉了他的主义,比那些把道理、礼教挂在嘴边的旧官僚和把共和、民权写在脸上的新官僚,到底真伪不同。梁济是一个真君子。

了解梁济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梁漱溟。梁漱溟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对各类问题的最终关怀,都来自他的父亲梁济。“这个世界会好吗”也成为了梁漱溟一生探寻的问题。梁漱溟自己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只是一个问题中人。他认为一开始纠缠他去思考,去研读儒家、佛教经典并学习西学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兴趣,还有他的焦虑感——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命运的焦虑感。梁漱溟的文章中,穿透字里行间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对人类、对国家的关怀。

来源:微信公号——陆家嘴读书会LUJIAZUIBOOKCLUB

总有一些人,在他们逝去之后,世界仍无法忘记他们。他们的生命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奉献给世界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人们对人生的一般期许。我们愿意一遍遍地回顾他们的人生和思想,因为每一次回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逝者的进一步认识和怀念,还有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启迪。

自晚清以来,中国面对严重的殖民侵略和民族危机,深陷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于政冶秩序和社会秩序不断瓦解的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他们中的一位,被视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将内圣外王的儒家精神,践行到了个人生命实践和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中。他就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梁漱溟。

1988年6月23日,享年95岁的梁漱溟离开了这个让他放心不下的世间。本期陆家嘴读书会,适逢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编者注:本文写作时间为2018年),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许纪霖老师,为大家讲述梁漱溟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许老师作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顶尖学者,不仅对梁漱溟先生有过深入研究,还在梁漱溟先生生前登门拜访过。

梁老那双犀利智慧的眼睛,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许纪霖老师认为,了解梁漱溟必须从他的父亲梁济开始。


梁济是晚清官员,但并不反对共和,然而从1911年到1918年,梁济只等到了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深感绝望的梁济遂问了身为北大教师的儿子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当时的梁漱溟对进化论笃信不疑,于是回答,会好的。几天过后,梁济自尽。因为他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国性不存”,于是以死为文化、为信仰的价值殉道。梁济的自尽震撼了中国思想界,同时也获得了诸如梁启超、陈独秀、徐志摩等人的敬佩。陈独秀认为,梁济先生是以身殉了他的主义,比那些把道理、礼教挂在嘴边的旧官僚和把共和、民权写在脸上的新官僚,到底真伪不同。梁济是一个真君子。

了解梁济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梁漱溟。梁漱溟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对各类问题的最终关怀,都来自他的父亲梁济。“这个世界会好吗”也成为了梁漱溟一生探寻的问题。梁漱溟自己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只是一个问题中人。他认为一开始纠缠他去思考,去研读儒家、佛教经典并学习西学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兴趣,还有他的焦虑感——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命运的焦虑感。梁漱溟的文章中,穿透字里行间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对人类、对国家的关怀。

梁济.jpg


贯穿一生的两大问题
梁漱溟关怀的核心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这么苦,如何解脱?第二个是中国问题,即中国社会究竟要到哪里去,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两个问题贯穿了他的一生,分别对应了近代中国出现的两大危机:心灵危机与社会政冶危机。近代中国深陷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管是个人还是民族,都茫茫然不知归处。梁漱溟的问题由此阐发,他主张以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以儒学来解决社会问题。

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梁漱溟来北大做教师,梁漱溟说他既要讲佛教,也要讲儒家。梁漱溟曾经加入过同盟会,是一位革命志士。武昌qi义成功以后,他却不再继续革命,而是思考人生问题,结果越想越痛苦,最后成为了佛教徒,却终究觉得于心不忍。作为中国的士大夫,天下苍生受尽苦难的时候,很难得到个人的超脱,梁漱溟信的是大乘佛教,普度众生,只有把众生解救出来,自己才能解脱。梁漱溟再次入世,以儒家的精神来救世。

作为一位“问题中人”,梁漱溟深感中国农村出现了重大问题。作为文化根源的农村凋敝,导致中国文化犹如游魂。1927年以后,他辞去了北大教职,先去广东,后到山东邹平,开始进行社会改良运动。他和他的学生在那里搞乡村建设运动将近十年,直到抗战爆发。在整个国家处于亡国灭族的边缘之际,梁漱溟开始参与政冶,成为了中国民主同盟的重要发起人之一。1937年至1949年,他又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一名民主斗士。1949年以后,他又成为一位儒者。

回顾梁漱溟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学术到社会实践,再到投身政冶,丰富的人生经历实际只有一个意义,就是要拯救已经失落的中国文化。

所以梁漱溟究竟是什么人?如同他的父亲梁济一样,他们都成了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狂者的气度与有厚度的人生

梁漱溟也是一位很狂、很自信的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梁漱溟正在香港筹备《光明报》(即《光明日报》的前身)。曰本人占领香港,报社在东江游击队的掩护之下撤回内地,但梁漱溟却失踪了。梁漱溟的失踪让大后方十分焦急,而终有一天,他又出现在桂林。面对众人的关心,梁漱溟却并不高兴:“我怎么会死?我的安危自有天命。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我怎么敢死?”其实,梁漱溟是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传统。他降生于世是为了奉天而行道,拯救众生。梁漱溟根本不畏惧死。1946年,闻一多被害杀,梁漱溟代表民盟回去调查,他觉得他担当天命。一个人要超越生死,首先要有一种宗教的情怀,梁漱溟的身上最能体现这种儒家精神的特质。


何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像梁漱溟这样能够自觉担当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人,就叫“中国文化托命之人”。

虽然梁漱溟狂出了名,但狂的背后有德性和知性的支撑。孔子讲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梁漱溟的狂是与真、善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位有真性情的人。

最后要谈到的是梁漱溟有厚度的人生。狂人梁漱溟一生淡泊,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为信条。1949年Mao泽Dong邀请作为民盟创始人的梁漱溟在gov就职,他却拒绝了,只是希望可以继续办学。他入世的时候,是没有功利追求,更没有权力欲望的。1953年至1974年,他沉默了将近二十年,突然发表文章为孔子辩护,结果受到了围攻。当时有人问梁漱溟你有什么感想?梁漱溟脱口说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他身上有很硬气的一面,但是也有淡然的一面。“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出世”,这是最能体现梁漱溟精神的一句话。

最后,我们再次回到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的好坏是未知的,恐怕我们每个人难以把控。但是无论外在世界好坏,有一样东西是可以把控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梁漱溟的一生,以他的道德实践、儒者的担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厚度的生命。作为中国“最后的儒者”,他的内在世界美好且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4 10:44 , Processed in 0.03649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