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4|回复: 0

行测言语题:主旨观点“敏感”定重点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15级
发表于 2020-2-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片段阅读是行测言语的基础,好多同学经常被语言类的题目的迷惑项干扰到“痛不欲生”。如果能真正“读懂”一个小片段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主旨观点一种题型,还可以推广到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因为这几种题型的核心思想比较接近都是要我们“读懂”文段。在真正“读懂”就不会被干扰项所迷惑,选择起来就顺利很多。要“读懂”文段,就需要我们能够梳理清楚文章的主线,而能够明白逻辑关系分清重点非重点就比较容易“读懂”文段。那接下来中公教育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可以方便确定文段重点和非重点的“敏感”类型。

最常见的是数据型的“敏感”,当看到这些表述时就应该明白他们是作为论证的论据而存在,观点就在前面或者后面,看这个数据是说明前面哪个点的,这样就很容易分清重点在哪了。

【例】虽然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热情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而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当今社会这般迫切。目前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正尝试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A. 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B. 拥有财富并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

C. 人们为什么会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强烈需求

D. 积极心理学是解决「幸福悖论」的必由之路

【答案】C。

【中公解析】 这篇材料先提出现在世界各地“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当今社会这般迫切”,第二句看到“目前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在这里应该理解到,这是拿出一个数据来进行论证,加强观点的理由,那这里基本可以判断出来后面是论据,前面是论点,为了说明对积极性理学的迫切需求,那选项就是对第一句的同义替换,只有C选项在说积极性理学强烈需求,对应文中迫切需求。故答案选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4 08:33 , Processed in 0.1668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