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63|回复: 3

楚辞笔记(一)(二)(三)(四)

[复制链接]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12级
发表于 2013-9-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一日记,书注是个人感受。阅读过楚辞的童鞋欢迎交流。

  • (一)离骚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书注:诗人出身不凡,为高阳帝的后代子孙,在寅年正月的一天降生,取名正则,意公平而有法则,字为灵均,灵即善,均作平意,名如其人,莫大幸运。

  • 纷吾既有此内美希,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书注:让人惊讶的不是他为美人楚怀王的忧心忡忡,而是他的自我描述。你会感觉到无比的矛盾,他是个政冶家,是个入世很深的人,但在他的诗中,我们却看到一个散发芬芳清香,花朵披挂在身上的奇男子。仿佛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像一朵怒放的白莲,被遗弃在声色犬马中。最后一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读着能遐想出一位伟岸的诗人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挥宝剑,等着楚怀王的一句命令便可以慷慨赴死。如果细心观察,也许还能在他的眼神中发现点什么,属于诗人善良的忧愤。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书注:再一次想到路遥。尝试着用路遥的经历阐释这段话: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也许是二十岁左右,记不清在什么情况下,很可能在故乡寂静的山间小路上行走的时候,或者在小县城河边面对悠悠流水静思默想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一般地说来,我对生活条件从不苛求。这和我的贫困的家庭出身有关。青少年如前期所述,我几乎一直在饥饿中挣扎。写作紧张之时,常常会忘记吃饭,一天有一顿也就凑合了。

有时候,因为顺利或者困难,不知不觉就到了夜间十二点钟,夜市去不成了,又无处寻觅吃的东西,只好硬着头皮到没有入睡的同事家里要两个冷馍一根大葱,凑合着吃了一顿饭,其狼狈如同我书中流落失魄的王满银。

  •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非甲必乙的格局中,你偏是丙或丁,你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文学形势。我知道,我国文学正到了一个花样翻新的高潮时刻。其变化之日新月异前所未有。文学理论仍然“大于”文学创作。许多评论文章不断重复谈论某一个短篇或中篇,观点大同小异。

按当时的文学形势,这部书的发表和出版是很成问题的。首先当然是因为这部书基本用所谓“传统”的手法表现,和当时的文学潮流背逆;一般的刊物和出版社都对新潮作品趋之若鹜,不会对这类作品感兴趣。

但理智却清醒地提出警告: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

我同时意识到,这种冥顽而不识时务的态度,只能在中国当前的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但我对此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孤立有时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强大,更振奋。

既然我一直不畏惧迎风而立,那么,我又将面对的孤立或者说将要进行的挑战,就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其中有一句话应置于案头,常默诵之,铭刻于心。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屈原天生是作家,因为取决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成为作家的,并不是技法与构思,而是他对真善美是否有足够清新深刻的见解,即他的人格。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书注:一切都着眼于独立。认识独立的深刻度,关乎对真理的忠诚度。所以我从不好奇古往今来诗人们的自杀。他们太执拗于独立。

  • 因执拗而强大,因强大而生出不尽的怨诉,这种怨诉只有死亡才能让其终止


  悲壮由此而生。

  诗人的沉默是力能扛鼎的,他们所承受的往往是生活中高声喧哗者的浊言。然而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可怕不是物质的形销骨立,而是精神的背叛。即“世俗之所服”。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2 收起 理由
珩梧 + 1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政法学院
级别
2011级
发表于 2013-9-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人,没看过楚辞感觉还是很惭愧。这种书注的形式别具一格,就是稍显严肃,呼应的人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不过也无妨,能与你品茶论道的,终究也只是几人而已。耐心等待便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12级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珩梧 发表于 2013-9-9 18:42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人,没看过楚辞感觉还是很惭愧。这种书注的形式别具一格,就是稍显严肃,呼应的人或许只是 ...

自己开心就OK,大二不是有教古代文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政法学院
级别
2011级
发表于 2013-9-1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少功 发表于 2013-9-9 22:39
自己开心就OK,大二不是有教古代文学吗?

呵呵,是啊,自己喜欢就行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4 08:32 , Processed in 0.0340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