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2|回复: 2

贾府的太太奶奶们

[复制链接]
院系
土木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发表于 2007-4-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DIV  twffan="done"><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这是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里的一篇,成文已经多年了,里面的一些观点于现在来说可能有点过迟了,但其主要的观点在今天还是很值得借鉴的,而其研究的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FONT size=4></FONT></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一</FONT></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黑体><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FONT></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旧中国时代,不知印发出几千万张妇女们的“卦文”,而那上面的妇女没有一个不是“完人”。因为她们既做了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就必须依照社会所规定的礼教条款作人行事,不许你不“贤”不“良”。因此,饱受压迫,毫无抗拒,叫做“淑德可风”,劳苦一世,饥寒至死,叫做“懿范长存”。倘或实际上“德”不好,“范”不够,吝啬的就说做勤俭,刻薄的说做精明,糊涂的叫做宽厚,懦弱的叫做温柔。字典上有的是好听的词藻,可以随意选用。只有对那些刚强反抗的叫做泼悍,争取恋爱自由的叫作“淫奔”,为“万人咒骂”“天地不容”,不能给予卦文上的地位。</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能重视坦白地记述中国妇女生活的不是卦文,甚至也不是某些史传,而是许多的民间传说、诗歌、戏曲、小说。人们只有从《西厢记》深刻地认识了鸳鸯、红娘以及老夫人的性格本质,只有从《水浒》中才能生动地看见孙二娘、顾大嫂那种农民革命的女英雄形象,从《聊斋》中看见多种多样的妇女典型。《红楼梦》作者自序说要写出多少可称道的好女子,但也恰如其分地刻画出身居贾府主人行列中王夫人、邢夫人、尤氏、赵姨娘这些太太奶奶们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些充当贵族家庭的母亲、妻子、嫂子、儿媳妇、孙媳妇或是侍妾的妇女,如果在“卦文”上,自然也都千篇一律地变成“完人”了。可是不幸它们出现在曹雪芹笔下,就或明显或含蓄地暴露出她们的真实。为什么作者对这些妇女和那些少女们采取了正不相同的态度呢?是不是真如贾宝玉所叹息的,她们沾染了男人的习性,从珍珠变成鱼眼睛呢?主要是他们和老爷少爷们都站在统治人欺压人剥削人的一边,她们是贾府统治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黑体> 二</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如果我们以为走进荣国府的内院正房,一定会看见这一个大家庭的主妇王夫人,她既尊严又和蔼地坐在那里处理一些重大的家务,那就错了。王夫人是一位出身显贵家族、现在又身居统治地位的近老而未如于老的妇人。她的兄弟王子腾是当时的京营节度使(京师卫戊总司令),后来又升任到九省都检点(九省军事总指挥),官高势重,是贾府的重要奥援。她的娘家侄女王熙凤嫁到贾家,作了王夫人的侄媳妇,正在替婶婆婆——又是姑母来管家。当今皇帝的宠妃元春,是她亲生的女儿。更重要的是,她所生长子贾珠不幸早死,次子宝玉就成了贾府全家属望传宗接代的“凤凰”。如此看来,王夫人应当是一位既有“福”更有“权”的夫人了。可是贾母说她“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王夫人尚有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太上皇”贾母,下有一位大权独揽、骄横跋扈的当家媳妇王凤姐,再加上丈夫贾政身旁还有一房秉性阴狠的侍妾赵姨娘,又生了一个卑鄙下流的儿子贾环。同时,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千头万绪层出不穷的刺激,上上下下男女老幼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纠纷,实在使得这位太太,精神不够使用,心情永远阴沉。她的吃斋,念佛,好静,只能看作是无可如何的逃避。她的生活乏味,应付无方,不正和家政老爷恰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王夫人和贾政事自觉到已入于没落阶级的统治者,她和他恰恰就是这种漠阳:时而懵懵懂懂,时而战战兢兢,时而心灰意懒,时而狠毒顽凶。有一回王夫人似乎觉察到凤姐克扣“月银”,心有所疑,她就问道:“月银可都按月给她们?”“前儿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半钱。”于是凤姐当面推诿弥缝了一大套,王夫人只能“听说就听了半晌”,再没话说。可是凤姐呢,一走出门外,就故意向奴仆们大发牢骚:“太太把二百年的事都想起来问我……从今后倒要做几件刻薄事了。”这是既向着奴仆们更向着王夫人的一次示威。家里的具体事情是不许王夫人过问的。她在贾母、贾政、王熙凤面前都是无发言权的弱者。</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不消说,在王夫人生活中最无可奈何的还是对待她那“命根”贾宝玉。儿子生下来不久,丈夫贾政就断言从这位高贵的夫人肚子里孕下来的是一个“淫魔色鬼”。从她自己看来,这儿子也确实一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自己生命中最指望的人偏是这样不合理想。这位夫人在念佛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常从意识的底层浮现出来的,总是宝玉这一个本应是可爱实在又可怕的影子吧?是谁把他管束坏了?他的宠爱于祖母,常常厮混在姊妹丫鬟队中,但对生身的母亲除幼小时“扭股糖”撒娇装小之外,随着年增月长,越来越格格不入。有一次王夫人问起黛玉的病,对于一种药丸子想不起名字来了,宝玉就乱猜一阵——</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拍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得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道:“这些药都是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保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撒谎!</FONT></FONT>”(见第二十八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这一段似乎无足轻重的插话,实是揭露王夫人对儿子的不信任,宝玉对母亲的不尊敬。</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王夫人平日对儿女们如何生活是一项不闻不问的。我们也看不见他对儿女倍的亲切关怀以及对家庭中问题的公平处理。宝玉、史湘云等也都说过:“太太屋里,人多口杂”,对她周围的混乱不满意。凤姐生病,探春、李纨等代管家务,兴利除弊,颇见成绩,显然是有利于贾府家道,但王夫人却并不支持这种“新政”。贾母不满意邢夫人替贾赦来讨鸳鸯,竟误责王夫人,她自己不能有一言之答,也更无别人为她说一句公道话,探春挺身而出替他剖辩,事后王夫人对探春毫无反应。王夫人平常所亲近信任的是谁呢?娘家人薛姨妈和薛宝钗。此外,就只有放任王熙凤的专横贪污,信赖周瑞夫妇和王善保家的这般豪奴恶仆了。</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也许不只于一个薛宝钗说王夫人是“慈善”的人。王夫人对被压迫的人们是善良的吗?她一怒而打了金钏儿,无论怎样跪地哀求,都不能引动她半点慈悲,终于把一个供她奴役十多年的丫鬟撵出去,逼得跳井自杀。王夫人再怒而抄检大观园,把一个无罪的晴雯和芳官四儿等撵出去,于是晴雯又死在这太太的铁掌之下。而且那些年轻的姑娘、丫鬟、女优伶们暂且栖息成长的小小绿洲,就遭到无情的扫荡,从此凋残零落,那下一代幼弱可怜的一点新芽就此摧毁殆尽了。贾政毒打宝玉,明说是为了除将来之害。王夫人之摧残少女,明说是为了怕勾引坏了宝玉。实际上,她的打击而要比贾政大,她的摧毁力要比贾政深。她以“保护”宝玉的名义来禁锢宝玉,不是为了巩固那摇摇欲坠的统治吗?</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作者写王夫人不同于邢夫人,正和写贾政不同于贾赦一样。对贾赦和邢夫人之简单直率地谴责就够了,因为即使处在封建时代中的读者也能对他们一目了然。而贾府传统的维护者,封建统治的正面代表,就必须象贾政和王夫人这样,写出在他们似乎严整与善良的形象之内包含着垂死挣扎的凶残。</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黑体>三</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邢夫人是作者公开加以谴责的人物,把她叫做“尴尬人”。又说她:“秉性愚弱,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贪财取货写自得;家中一应大小事务,具有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一经她手,便克扣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俭省方可补偿。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儿子贾琏,女儿迎春都不是她所亲生的,平日全不相干。媳妇王熙凤当然看她不起。另有一个儿子贾琮,史书中若有若无的人物。我们从邢夫人是那样的吝啬,这正是形成他只知逢迎又精于剥削的一种背景。她在宁国府居于执政者的地位,孤立而无知,竟场所听从的是王善保家的这种娇悍的奴才,经常抓进的是一把克扣别人而自己积累“私房”的小算盘。这位太太诚然是贾府统治层中很卑劣的一个,也是作者很厌恶的剥削者。</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黑体> 四</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贾珍的妻子尤氏是宁府的当家人,是一个似乎聪明而实际糊涂,似乎精干而实际懦弱的妇人。他美貌不如秦可卿,能力比不上王熙凤,品格当然更不能与李纨同日而语。</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尤氏出身贫苦,但到了贾府作了长孙媳妇,地位是颇为重要的。她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王熙凤的矛盾与冲突,作者常借着他们妯娌间的通常笑虐的场面表现出来。贾母为了凤姐过生日而着急上下人等凑份子,叫尤氏来主持一切,以免凤姐自己操持——</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尤氏……因往凤姐房里来,上一怎么办生日的话。凤姐而道:“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而行事就完了。”尤氏笑道:“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我当有什么事叫我们去,原来单为这个!除了钱不算,还叫我操心。——你怎么谢我?”凤姐笑道:“别扯臊!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么!你怕操心,你这会子就回老太太去,再派一个就是了。”尤氏笑道:“你瞧瞧,把她幸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流出来了。</FONT></FONT>”(见第四十三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尤氏由于不满意凤姐平日对上博得欢心对下克扣过分,把已经收起了的平儿鸳鸯以及赵姨娘周姨娘的份子钱都私下退还了她们本人;她说:“你们可怜见的,哪里还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呢!”这是得人心的事。但尤氏自己知道不能与凤姐对抗,不能得到贾母的荣宠,也无法取得家庭中的霸权。因此形成一种没落的情绪,常怕别人看她不起,也常容易和别人呕些闲气,平日她的人缘是不大好的。她与凤姐妯娌之间的冲突是爆发在贾琏偷娶尤二姐这件事上——</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    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为什么使他违旨背亲,把混帐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了捕快皂隶来拿。再者,咱们过去,只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等,大家公议了,……”说了又哭,哭了又骂。……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儿,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FONT></FONT>(见第六十八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于是众人一起跪下哀求凤姐,又是一切都依顺了她,最实际的条件是还要赔她五百两银子。以后尤氏就干看着妹子尤二姐被凤姐活活治死,毫无办法。尤氏似乎是常常遭受别人欺压的,惜春和探春对她都很不客气。抄检大观园之后,惜春的丫鬟如画受了连累。本来事理不明的惜春便借此向尤氏发作起来——</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惜春道:“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没脸,我如何去见人!”……“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FONT></FONT>”(见第七十四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探春笑道:“……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到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尤氏忙笑道:“我今儿是哪里来的晦气?偏斗碰着你姐儿们气头儿上了。”探春道::“谁叫你趁热着火来了!”</FONT></FONT>(见第七十五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关于尤氏“心里有病”,作者未加说明。但总的来看,尤氏在作者所写李纨、凤姐、秦可卿和她四位少奶奶中,她正是一个第四等角色的尴尬形象。并不止于探春惜春看她不起。</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黑体> 五</FONT></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她有那样一个出色的女儿探春,一个被人讨厌的儿子贾环。她的兄弟赵国基现充着每日跟随贾环上学的侍仆。她是贾府家里奴才出身的“半奴才”。她时常伺候着贾政、王夫人,实际地位还比不上任何一个高等丫鬟。贾母和王夫人可以当着众人啐她、骂她,她只是在名义上被下人们称为“姨奶奶”而已。他遭到许多人的鄙视而不予以同情。贾环和莺儿赌钱输了回来,她骂他不该高攀到那些人的队伍里去,王熙凤在窗外听见了,就痛骂了她一顿,认为她不配管孩子。贾环故意推翻烛台,烫伤了宝玉的脸,王夫人便骂她“养出这种黑心种子来,也不教训教训!”赵国基四了,赵姨娘去责怨探春,说:</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如今你久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是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明日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FONT></FONT>(见第五十五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于是惹翻了亲生的女儿,认为这是奴才阶级伤害了主子阶级的尊严,大发脾气。最使这位老姨奶奶丢脸的是她去向芳官寻衅对打的一回事,芳官用一包茉莉粉冒充蔷薇硝给了贾环,赵姨娘主张“吵一句子,大家别心静,也算报了仇!”他气势汹汹地跑进怡红院,一看到芳官就迎头痛骂——</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小娼妇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了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芳官……便打滚撒泼的苦恼起来;口内便说:“你打得着我么?你照照你那模样儿再动手!我叫你打了去,也不用活着了!”撞在他怀里叫他打。……豆官先就照着赵姨娘撞了一头,几乎不曾将赵姨娘撞了一跤。那三个也便拥上来,放声大哭,把个赵姨娘裹住</FONT></FONT>。(见第六十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鼓励着赵姨娘不甘心雌伏的根本力量是她替贾政生了一个儿子。在封建社会,能生儿子是妇女的功绩,儿子是妇女的前途,儿子是妇女争强斗胜出人头地的最有力量的资本。何况在贾政这一支系之下,如果没有了当权的凤姐和嫡出的宝玉,那么这一份富贵的享用与继承,便只有赵姨娘和她的亲儿子家欢了。于是受人抑制的仇恨和夺取统治地位的野心,加上那专业害人为业的马道婆的从恿,设计,便制出了赵姨娘的杀机。书中有一段赵姨娘与马道婆在阴暗中害人设计的描绘——</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ize=3> 因说:“我正没有鞋面子,姨奶奶给我些零碎绸子缎子,不拘颜色,做双鞋穿罢。”赵姨娘叹口气道:“你瞧,那里头还有块象样儿的么?有好东西也到不了我这里。……赵姨娘又问:“前日我打发人送了五百钱去,你可在药王面前上了供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赵姨娘叹气道:“阿弥陀佛!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道婆道:“你只放心,将来熬的环哥大了,得个一官半职,……赵姨娘听了笑道:“罢,罢!……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那一个儿?宝玉儿还是小孩子家,……我只不服这个主儿!”一面说,一面伸了两个指头。马道婆会意,便问道:“可是琏二奶奶?”赵姨娘唬的忙摇手儿,起身掀帘子一看,见无人,方回身向道婆说:“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他搬了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马道婆见说,便探他的口气道:“……也亏了你们心里不理论,只凭他去倒也好。”赵姨娘道:“我的娘!不凭他去,难道谁还敢把他怎么样吗?”马道婆道:“不是我说句造孽的话:你们没本事,也难怪。明里不敢罢咧,暗里也算计了,还等到如今!”赵姨娘听这话里有话,心里暗暗的喜欢,……</FONT></FONT>(见第二十五回)</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于是赵姨娘用自己的衣服、首饰、散碎银子以及临时写了一张五十两的欠银字契,在马道婆“不忍你们娘儿两个受人委屈”的名义之下,换得了谋杀宝玉凤姐的魔法。作者如实地记载了赵姨娘那些申诉,使人知道这一个身为家住贾政的侍妾,竟穷困的不如其他的丫头媳妇。宝玉被贾环烫伤了,赵姨娘还需去花钱到药王面前代他祈祷。一提到凤姐的名字,便吓得那种神情。被压在大石头底下的蛇蝎,会猛然狠毒地伤害人,是可以想象的。赵姨娘难道不是被压迫者吗?可是他想用阴谋除掉王熙凤和宝玉,以便他们母子“取而代之”,也来压迫别人。使人无法同情的还不只是谋害宝玉,而在干她欺压芳官之类的可怜的女孩子,她要践踏在别人身上爬上去。</FONT></FONT><BR><FONT size=4></FONT><BR><FONT size=4><FONT face=宋体>  作者另外写了一个默默无闻、安分守己、得人好评的周姨娘,是专为了和赵姨娘的品质与野心相对照。在封建社会里当然有不少赵姨娘以及周姨娘这种人物,大多数都是归于悲剧结局。可是赵姨娘的结局是由于芳官或宝玉之所至吗?是真如续作者高鹗所写由于神鬼的惩罚吗?不是的!真正主宰着她们的命运,只许她们居于“半奴才”地位,不许跃登统治高层宝座的,仍是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之流,甚至于她自己的女儿探春小姐。</FONT></FONT><BR><FONT size=4></FONT></FO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文学院
级别
2004级
发表于 2007-4-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P>等我回学校再好好看一下</P>
<P>现在在网吧就不要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2005级
发表于 2007-4-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看过电视版的"红"</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FONT></STRONG>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16 00:50 , Processed in 0.035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