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649|回复: 92

梅州景点介绍(3.3修改)

[复制链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发表于 2005-6-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color=#ff0000 size=5>千佛塔</FONT><br><br>梅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粤一百零八景中有八景在梅州市区内,千佛塔是其中之一。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塔,于90年代修缮一新,立于梅江河畔的东南山麓,临梅江而枕群山,下傍普同塔,左携油岩,右靠大东岩。叶剑英元帅少年时期在梅县东山中学就读时,在此练武读书,并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篇。<br><IMG src="http://www.mztv.com.cn/newstupian/zajin/kejiafengqing/qianfota.jpg" border=0><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 9:04: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P>千佛塔是为保护千古文物——千佛铁塔而形成的。据记载,千佛塔建造于距今约1000多年前。铁塔有七层,四面有浮雕一千尊佛像,供于敬州(梅县的古称)修慧寺中。于1991年始历时十载迁址修复,形成了粤东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br><br>  登临千佛塔,处处是精品艺术,佛塔专家评价殿内的壁画可与北京大海寺内的壁画相媲美,来自法国的游客则称赞宝塔古建筑艺术精美,认为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造方式相仿,从地面到四壁乃至顶层全是用坚固的石料垒造,不掺和水泥,但巴黎圣母院建造了两百年,而梅州千佛塔的建造仅经过了一年三个月。<br><br>  千佛塔把历经沧桑的千佛铁塔安立在第一层中央保护。从第二层至第八层的塔内壁镶嵌一千尊玉佛像,第九层供放一千尊金佛像,九层塔顶上又竖一座多宝佛塔,构成了塔中有塔、塔上有塔、三千诸佛集一塔的艺术。宝塔的石料全是花岗石,从数百公里外的潮州运来。每一块石料都由惠安妹抬上山,其艰辛的情景令人赞叹不已!从塔台到九层宝塔的精美石雕穿花艺术令人称奇,有石雕佛像、四大天王、莲台宝物,西游记故事图等等,雕刻得栩栩如生。<br><br>  登上千佛塔,放眼眺望,梅江蜿蜒而来,市区全景历历在目。俯瞰千佛塔圣地,花团锦簇、鸟语花香,万绿丛中掩映亭台楼阁、清泉喷池……诗画长廊荟萃了梅州名家杰作,令人留连忘返。</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长潭旅游区</FONT></STRONG></P>
<P>长潭旅游区,距蕉岭县城约5公里,面积20.5平方公里,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里一川绿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有“形似巫峡,景似漓江”之称。六十年代初,长潭风光刊载在《人民画报》封面和《广东画报》上。从此,长潭风景名声远播,每年几十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P>
<P><br>      长潭有宽阔的水域,水库大坝把流水截成人工湖,容量达1.6亿立方米,湖水延伸到20公里外的平远普滩和福建省的下坝镇。湖面开展了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如:赛艇、游泳、钓鱼等,为游客增添了丰富的乐趣</P>
<P>      旅游区有许多诱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一线天、大坝雄姿、长潭夜月、高台庵、蓬莱仙境;有华新戏水乐园、兴盛泰宾馆、长潭大酒店、澳洲山庄、鹏程娱乐城、新新娱乐城等,更为游客提供安全、周到、舒适的服务。</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4f63952f1.jpg" border=0> </P>
<P>      一线天的“血斑石”。传说在明末清初,蕉岭有一爱国志士举人林丹九,组织乡民抗击清兵入侵,后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而失败。 失败后, 林丹九写下“负崖倚险聚苍生,心与寒潭一样清,任是史官编不到,山灵知道此孤贞”的绝命诗,从容走上一线天崖顶,跃身坠崖,血溅深谷,壮烈殉节。后来,一线天内有块石头呈褐红色,似斑斑血迹,年长月久,水刷沙冲,都不褪色,当地人说它是林丹九的鲜血染成的“血斑石”。<br>    一线天“美人蕉”。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月白风清之夜,天庭里几位耐不住寂莫的仙女,偷出宫庭,窥视下界。当她们目光移向长潭时,不禁齐声惊叹:多美的山水呵!她们忘了天规,动了凡心,决定到人间玩一回。仙女们按下云头,落在长潭河畔,各自折一根树枝,摇枝成桨;摘一片叶子,呵气成船,游哉悠哉,划船玩耍,又唱又笑,惹得潭中水族,浮水观看,羡慕不已。时过半夜,他们弃船登岸,沿着山道,走进一线天内,但见飞瀑直泻,水清如镜,美不胜收,仙女们情不自禁,解去外衣,一个个跳进潭中,追逐戏水。不知不觉间,山鸟啁啾,天已亮了,仙女们回不了天庭,遂化成亭亭玉立的美人蕉,仿佛永远微笑着迎接四方来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6:05: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 size=5>围龙屋</FONT><br><br>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br>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而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br><br> oh3lOhL3.jpg <br></P>
<P><FONT face=宋体>“南华又庐”建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0四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房。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凤,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br>   该房屋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屋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中、兴、伊、始,右边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两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人称“十厅九井(天井)”。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有八厅八井(天井),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所谓“十厅九井”的由来。<br>   房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所以俗有“屋中屋”的称号。<br>   创建人的儿孙后裔计有100多人,已分布海内外(美国、印尼、加拿大、台湾、澳门和香港)各地,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br>   “南华又庐”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慕名观光者众多,还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FONT></P>
<P><a href="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1.gif"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1.gif" border=0></A></P>
<P><a href="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001.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001.jpg" border=0></A></P>
<P><a href="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2.gif"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2.gif" border=0></A></P>
<P><a href="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3.gif"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youlu_3.gif" border=0></A></P>
<P><a href="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010.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mxdj.meixian.gd.cn/jc/nkdj/images/nk/010.jpg" border=0></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 9:10: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各们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内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br><br>  围龙屋不论是圆是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规整。里面的厅堂、开井为中心设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同居一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br><br>  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因而遗存的围龙屋尤显珍贵。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的合院、陕西的窖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br><br>  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龙鲸河漂流</FONT></STRONG></P>

<P>龙鲸河漂流,是1999年新推出的旅游项目,它使丰顺一跃成为99粤东旅游新热点</P>
<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19f98626.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龙鲸河漂流,位于丰顺大龙华镇至黄金镇清溪的河段,漂程9.8公里,落差40米,游客穿着救生衣,乘坐两人座的无动力充气橡皮艇顺流而下,在惊涛骇浪中自己驾驭着小舟(你可能会手忙脚乱——),有惊无险,新奇刺激!在平缓如镜、水清见底的水潭,游客还可以象鱼儿一样自在畅游,或者船与船之间互相水战!</P>
<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1aac72a9.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两岸峡谷青山环抱,景色幽美,少有人烟,负离子高,是回归自然的绝佳选择!在漂流行程中,游客还能欣赏到三百万年前壮观的冰川活动遗迹——至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冰臼群和奇特的矿脉出露,让人叹为观止!   </P>
<P align=center> <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23119a56.jpg" border=0></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6:01: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0000 size=5>叶剑英元帅故居</FONT><br><br> 叶剑英元帅故居及纪念馆位于距离梅州市区33公里处的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葱笼,1897年4月28日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就出生在此,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br><br> 不少到过叶帅故居的客人都惊叹地说:雁洋是块“藏龙卧虎”宝地。不错,你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便可望见两条白练般的长河环抱着一座椭圆的个山,而山形似一伏卧体憩的巨虎,而这“巨虎”就是虎形村。叶剑英元帅的故居,就座落在虎形山下。<br><br>  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亲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卧室里摆着古典风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侧后角二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br>  <br>  列宁说得好:“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叶剑英同志正是伟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的革命者,屡次在革命的历史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br><br>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及时觉察和具有远见的汇报,使党顺利地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br><br>  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主义,又是他以敏锐的政治觉悟和眼光,不顾个人安危将情况及时报告党中央,粉碎了张国焘分烈党、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军队。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篡夺党的最高领导权,在这危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峻时刻,还是因为有了他挺身而出,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Mao泽Dong同志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誉叶剑英同志,确实是十分恰当的。<br>  <br>  1987年一代伟人叶剑英元帅逝世以后,为了纪念叶剑英同志,让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业绩永照人间,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侧动工兴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文物、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以5个阶段、 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橡,铜像高2米,由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携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供人们瞻仰。<br><br><br><IMG src="http://www.mztv.com.cn/newstupian/zajin/kejiafengqing/yejianying.jpg" border=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6:09: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雁南飞</FONT><br></FONT><br>雁南飞茶田是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与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被誉为“现代农业开发的成功范例”,梅州“三高农业”开展的一个样板和典范。雁南飞茶田在茶叶种植的同时结合了果树的种植和园林绿化,大片的茶树与龙眼、荔枝、芒果、枇杷等南国佳果、各式园林绿化景点相隔其中竞相媲美。<br><br>雁南飞茶田在科学种植的同时,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高新技术,精制出有独特自然香型的雁南飞高级系列茗茶,并赋于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附加值,创造了名牌精品。雁南飞茗茶主要有:金单丛乌龙茶、自然香乌龙茶、金桂兰乌龙茶、人参乌龙茶、金观音乌龙茶、桂花乌龙茶,此外还有特制的茉莉花绿茶、映山红红茶等品种,适合不同品味的人士品茗。<br><br><br><IMG src="http://www.mztv.com.cn/newstupian/zajin/kejiafengqing/yannanfei01.jpg" border=0></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高山有飞瀑 仙洞展迷宫</FONT></STRONG></P>
<P>大埔县东部的革命老区大东镇,山高林密,河流纵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其南面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联丰村,不但有“神笔写天书”的尖山峰和雄风巍峨的狮头山,婀娜多姿山清水秀的梅潭河;村落、古榕、高塔、寺庙、竹林、梯田等两岸绝胜风光,更有闻名遐迩的有四百年历史的明代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客家土楼———花萼楼”。<br>       一个休闲日,我和一帮摄影发烧友背着长枪短炮前往大东探奇,又发现一批新的景点。<br>       第一发现———水打鼓高山飞瀑 我们来到该村北面被群众称为“水打鼓”的地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水打鼓高山飞瀑”从上到下百丈绝壁,分成八级,第一级有七八米高,而第二级则达六七十米之高,三至八级有三四米、七八米、十多米高不等,特别是那层层叠叠倾泻下来的飞瀑,不亚于丰顺的龙归瀑布。特别是二级飞瀑从六七十米高处倾泻而下溅落在平整光滑的石板上,摔珠迸玉、银光闪射,并发出沉雷滚动的巨大声响,引得山鸣谷应,处处回声,委实壮观。<br></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408c652a1794d.jpg" border=0></P>
<P align=center>大东瀑布风光 </P>
<P align=left>      第二发现———仙人垒成石龙洞 石龙洞位于该村小学后山腰,全靠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巨石垒叠而成,占地不小,洞有好几十个大小出口,洞内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br>       从狭窄的洞口慢慢进去,但见石垒石、洞连洞,大的洞有数十平方米宽,小的洞也有几平方米,通道也有窄有宽;有的洞向上发展,足有几十米高,直指天窗。亮光从天窗顶部直下,十分耀眼。有的洞则向左右横伸,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经过上百米的攀爬,也能看到横向射进来的亮光。有的龙洞则往下延伸,洞内清泉叮咚,小坑流水哗哗,石燕飞腾。听人说,洞中有钟乳石、水晶石,有石羊、石马、石牛、石猪、石桌、石凳等等奇形怪状的各种造型石。走出石龙洞,上到石岩头,这里风光也十分醉人,有一线天、情侣石、磨盘石等奇岩怪石和千年古藤。</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408c6586e432c.jpg"><br></P>
<P align=center>奇洞迷宫</P>
<P align=left>       该村内还有迎客松、拴马松迎风招手,苍劲古朴;古老水车、千年冰臼、吟唱着古老的故事;围龙屋、锁头屋、客家民居争奇斗艳,真是不可多得的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br></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408c65d200c96.jpg"></P>
<P align=center>古老的水车</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408c660ea7348.jpg"></P>
<P align=center>千年冰臼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6:10: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 size=5>人境庐</FONT><br>  <br>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市区东山大桥下的小溪唇,于1884年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br>  黄遵宪,字公度,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未光绪年间。虽然只是一位举人,但他博学多才,又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光绪三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晋升为驻日使馆参赞,成为驻日参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与参谋。在驻日友赞四年内,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lt;&lt;日本国志&gt;&gt;。这部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日本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成为日本的第一部“国史”,它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br>  从日本回国后,黄遵宪又先后任驻美参赞、驻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领事。他在担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间,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建议政府实行护照办法与保护华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华侨和中外人士的敬仰。<br>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并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维新运动,提倡科学救国,兴办实业,加强国防和改革维新,推行新政,主强对外开放,先后参与强学会和创办&lt;&lt;时务报&gt;&gt;,得到光绪皇帝赏识,下旨召见,当面咨询。 <br>  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间,大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br>  戊戌政变失败后,黄遵宪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职放归故里后,邀集地方人士创设嘉应教育学会,大力倡办新学,为推动梅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倡办教育的同时,在人境庐内潜心著述,先后著有&lt;&lt;日本杂事诗&gt;&gt;、&lt;&lt;人境庐诗草&gt;&gt;等,他的诗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史诗”之称。他的诗论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倡反映现实,被称为“诗界革命的巨子。因此,他被列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之一。可以说,黄遵宪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倡科学救国,主张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是诗坛革命的榜样。<br><br><br><IMG src="http://www.dphotography.net/forum/upload/images/200407/1509_1537418422h003.jpg" border=0></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汤湖热矿泥山庄</FONT></STRONG></P>
<P>汤湖热矿泥是国内外罕见的无污染优质医疗保健泥源,可用于介质浸泡(泥浆浴)、包裹(局泥)、埋数(全泥)躯体进行治疗保健。就中国而言,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有此资源外, 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汤湖便是第二处。这在全球也是不常见的。 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的汤湖温泉依山傍水,水质无污染,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游客可坐火车到华城,从华城火车站坐五六分钟的车便可见到醒目的西湖温泉大酒店。该酒店是一座11层楼高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按三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酒店的温泉水便是从15公里外的汤湖温泉引来的,酒店内设有汤湖(汤岗子)保健中心,还有专车直达汤湖,只需要二三十分钟车程。</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5245ac00.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汤湖温泉距地面约2653米,贮量丰富,有多个温泉露头且出水量大,外观无色透明,无臭味,含有铁、锰、锌、铜、铅、镁、钙等近近60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都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其医疗作用十分广泛,可治60余种疾病,这为五华西湖酒店发自然古朴、新颖奇特的天然泥浆浴场创造了良好条件。</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53767cf5.jpg" border=0></P>
<P align=center></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meizhou.gov.cn/uploads/img3ffe5544a3e7f.jpg" border=0></P>

<P><FONT color=#ff0000 size=5>雁鸣湖旅游度假村</FONT></P>
<P>雁鸣湖<IMG src="http://www.dhrd.com/dhly/images/ymh/4.jpg" align=right>风景旅游区位于敦化市雁鸣湖镇境内,座落在鹤大公路沿线,距市区60公里处. 平均海拔263米,景区内山密重迭,湖泊交错,丹江澄碧,村落相望,古迹繁多,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风景胜地。二0一国道横景区之内,更增加了新的活力。<br>  从雁鸣湖东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游鱼倒影,水天一色,群山犹如天上立,白云恰在水中行,阵阵渔歌伴随着梆梆挂鱼人敲船的清韵,打破了幽静的丹江河谷此时此刻,你会忘记,是在人间还是天上。<br>  丹江清流与二0一国道一水一路恰恰相反似两个长长的飘带,把雁鸣湖景区联得很长很紧。<br>  整个景区分若干个景区,依次是:西汪永古墓、雁鸣湖鱼村、新月大桥、青龙洲、古榆公园、丹江龙吟、塔湖神韵、莲花泡、扳网夕照、红菱湖、渤海文化(二十四块石、山城)丹江山庄、雁鸣湖等。雁鸣湖历悠久,境内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其中渤海国公主墓迁移时遗留下的二十四块石等遗迹,具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雁鸣湖区域内拥有大小水库82座,并建有环境优雅的旅游度<IMG src="http://www.dhrd.com/dhly/images/ymh/10.jpg" align=left>假村。<br>  雁鸣湖水域风光秀美多姿,栖息着丹顶鹤、大雁、野鸭、鸳鸯等珍贵鸟类:清晨,晨曦拔开薄雾,水山湖色沐浴在一片淡淡的金黄色辉光中,鸟儿在树间鸣啭低翔;傍晚,渔歌唱晚、弯月挂西,烟笼岸柳水影绰绰,水天一色,自有一番野趣天成的水域风情。正是“鸟遇幽林不忍飞,人逢佳景忘思归。水如镜面山如黛,雁鸣湖光映夕辉。”雁鸣湖属牡丹江干流,位于境泊湖上游,水质清澈,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盛产淡水鱼,品种达三十余种,被誉为“鱼米之乡”,每年接待游客逾万人。在这里渡假,可以品尝鲜美鱼筵,饱览山水,体验渔家荡舟打鱼、扳网起鱼的乐趣,如果溯流而下,畅游一个多小时便可以到达名胜景区——镜泊湖风景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7 1:07: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数学学院
级别
校外人员
发表于 2005-6-13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错字了。。。。人境庐的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物理学院
级别
2002级
发表于 2005-6-13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也看到了,呵呵</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院系
计算机学院
级别
2000级
发表于 2005-6-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怎么读起来别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7 09:19 , Processed in 0.0425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