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431
金币80 点注册时间2010-11-3
- 院系
- 文学院
- 级别
- 2010级
|
本帖最后由 彬彬10 于 2013-3-23 23:11 编辑
附件一: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Mao泽Dong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C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 B )。
A.一大理论成果 B.两大理论成果 C.三大理论成果 D.四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 B )。
A.一次历史性飞跃 B.两次历史性飞跃 C.三次历史性飞跃 D.四次历史性飞跃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D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Mao泽Dong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
8.邓xiao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C )。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9.邓xiao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 A )。
A.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10.邓xiao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党的( A )。
A.十二大
11.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在党的( B )。
十三大
12.“邓xiao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D )。
.十五大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D )。
D.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探索
1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 C )。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1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D )。
D.党的先进性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B )。
B.执政为民
附件二:
第一、第二章题目
1.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 )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 )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Mao泽Dong思想。( √ )
7.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 )
8.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李大钊。( × )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 )
10.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 )
1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
14.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1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
16.Mao泽Dong思想是Mao泽Dong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 )
17.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xiao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
18.邓xiao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 )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 )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 ×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Mao泽Dong思想。( √ )
2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 )
2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4.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Mao泽Dong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
论述题部分:
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Mao泽Dong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冶立场,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