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3|回复: 0

村口那棵银杏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院系
外国语学院
级别
2008级
发表于 2015-11-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村里最美的风景是村口,而村口最吸人眼球的要数那棵银杏树,我不知道她是否算得上“银杏王”,在我的记忆里方圆百里没有一棵比她更苍老、高大的。
    她的躯干不像其它冠木直指苍穹,而是横卧着跨过村道、越过河流,仿佛拼着老命要亲吻对面那座山似的。当然,也有人说她像一座桥梁将河对岸的山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村口的一道屏障。她就像一位穿着铠甲的勇士护卫着村民世代繁衍生息,见证着村民的悲欢离愁……
    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到银杏树下乘凉、玩耍,坐在蹭得锃亮的石板上听三叔公讲《三国演义》故事;每逢初一、十五则随奶奶来这烧香、点烛,因为银杏树下就供着神坛“伯公”。爷爷说银杏树是村里的“风水树”,银杏树的长势如何预示着村人的兴衰荣辱,而且非常灵验。有一年初春,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一夜之间被卷叶虫吃得七零八落。整棵银杏树就像霜打的芭蕉叶——蔫了。老人见此情景就说,今年村里不知要出什么大事了!纷纷告诫家中老小出门要多加留意,注意安全。果然,当年仲夏的一天受强热带风暴及低压槽影响,出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量,日降雨量达300毫米。村里的大批农田受浸,鱼塘漫顶,鸡鸭猪羊被洪水冲走;山体滑坡造成多户人家房屋塌垮。进出村庄的道路全部被洪水覆盖,1000多名群众被困在村内。幸好有大胆的村民依赖横跨河岸的银杏树与外界取得联系,及时获得当地gov的救灾、抢险。抑或这样的“传说”太多,应验太灵,村民对这棵古老的银杏树     多了几分敬畏,以致去银杏树下聊天的人多了,爱护银杏树的人更多了。村民的爱护也使银杏树躲过了几次“杀头”之祸。
    那是“文革”期间,村里一位在县城读书的高中生,带着一群“红卫兵”拆毁了银杏树下的神坛,并抡着巨斧说要砍掉这棵带有封建色彩的古树。正当他们残忍地砍着古树时,是村里的三叔公等冒死护树,几位老人手拉着手筑cheng人墙,那种誓与银杏共存亡的气概使几个愣头青只好放弃。然而,这棵古老的“银杏王”躲过的仅是一劫。记不清是哪年,有个外地商人不知从哪里获得信息,知道村里有棵“银杏王”,他居然行贿村书记,欲出高价买下这棵银杏树。据悉砍来后准备做成巨大的“茶几”置于酒店大堂,以供观赏和招财。这次也是几个仗义的村民站出来谴责村支书,并上书纪委彻查了这位村官。由于其任职期间私吞水利款、计划生育款和五保户补助款被上级撤消了其职务并移送司法机关。事后,很多村民都说是“银杏王”显灵,多行不义必自毙。
    星移斗转,随着村民对这棵银杏树的爱恋,村民自发捐款对银杏树下的场地进行了改造,铺设了水泥,购置了石桌、石凳,安装了电灯、音响等文化设施。银杏树下成了村里政冶、文化、新闻的中心。村民的家长里短在这里宣泄,红白喜事在这里进行。就连村里的奖教奖学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记得1976年2月,也就在这棵银杏树下村中的小学生为我戴上红花,欢送我应征入伍。1983年3月我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二等功臣,戴着熠熠发光的勋章跨进村口,走进这银杏树下时也是村民敲锣打鼓欢迎我归来,使我疲惫的心灵有了歇息之所。
    如今,村民大都洗脚上田进城去了,村中的小学也因生源稀少而遭撤并,朗朗书声不见了。苍老的银杏树仍追逐着季节,变换着自己的容颜。
    和着初冬的脚步我又回到家乡。冬阳下,我看到银杏叶渐渐枯黄,一片片黄叶,在北风中簌簌飘落,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毯”。银杏树下的石板上枯坐着几位老人,几片银杏叶在空中翻了几个跟斗后直落在老人银白的头发上、灰白的棉袄袖弯里,老人尽由树叶亲昵,不掸不拍,仿佛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往日热闹的村庄已经远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嘉应学院梅水徽音 ( 粤ICP备05007487号 )

GMT+8, 2025-5-6 21:34 , Processed in 0.0244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