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4%"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title style="LINE-HEIGHT: 150%"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50><FONT color=#0909f7>心系山区教育启迪后学 专心致学弘扬客家文化</FONT></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FONT color=#0909f7>--记第三届“梅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令存</FONT></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20><FONT color=#0909f7></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height=297>
<DIV><FONT color=#0909f7> 梅州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表彰活动已降下帷幕,我院中文系曾令存教授在众多参选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梅州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发现,曾令存教授无论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作为一个年轻学者,抑或是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从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拳拳赤子之心、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均足够启迪后学并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09f7>一、回报家乡,心系山区教育</FONT></B></DIV>
<DIV><FONT color=#0909f7> 1989年,25岁的曾令存从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心怀感恩之心,主动放弃在广州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梅州山区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8个年头。作为1980年代原嘉应大学复办后来校工作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自己的人生追求境界与知识才学潜移默化学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以自己的境界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我这几年一直在教学中尝试一个理念,希望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学术研究能给同学们产生一些影响。”曾教授在接受采访中如是说。</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曾教授极注重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他参与教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是我院比较优秀的课程。作为该课程的负责人,曾教授以身作则,积极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在1994年,该课程凭“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课程。当谈到这一成果时,曾教授说:“其实成绩的取得都是课程组老师集体努力的结果。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组充满活力,具有难得的团队精神。”200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学校升本科以后首批精品课程之一。</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多年来,作为中文系的主任,曾教授为提高中文系办学品位,他提出“教学为本,学术强系”的办学理念,坚持在系的规划建设中竖立本科意识,并贯彻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等工作中。在中文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2006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中文系的许多工作都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06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学校升本科后首批名牌专业之一。</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09f7>二、严谨治学,坚持学术立己</FONT></B></DIV>
<DIV><FONT color=#0909f7> 曾令存教授1980年代已取得了硕士学位,但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他并未因此满足。十多年来,他克服嘉应学院地处偏僻,学术信息比较闭塞,学术资源比较贫乏等种种困难,长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散文、客家文化与文学等研究领域刻苦钻研。为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从2001年9月到2003年7月,曾教授远上北京大学访学研究,在著名文学史家洪子诚先生指导下从事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为日后学术研究的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在北大访学研究的两年,曾教授感触良多。他对记者说:“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老师从你身边走过,但能影响自己一生的也许就只有那么几个。师从洪先生,才真正体会到‘严师出高徒’的含义。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表现为表扬。爱也可以是一种严厉的要求,甚至苛求。” </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自1996年始,曾教授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千百十工程”第一、第二批培养对象;20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被立项为嘉应学院重点扶持学科,他被聘为该学科文学史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2006年被聘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2007年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据统计,多年来,曾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哲学科规划办等研究项目共4个,出版学术著作4部。其中,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散文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对贾平凹散文创作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该书得到贾平凹先生的高度评价。</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0909f7> 除了出版著作外,多年来,曾教授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中国文学年鉴》、《台湾文学年鉴资料库》等全文转载或转载观点21篇/次。曾教授的论文《1948-1949:〈大众文艺丛刊〉》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作,被学界认为是1990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文学年鉴(2003)》在介绍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状况时,对该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论文自2002年发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刊》后,即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并被北京大学当年两篇博士论文列为重要参考文献;曾教授的《漫谈贾平凹散文中的“颓废”》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散文研究的另一代表性成果,在2003年海口召开的“中华散文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究会”上,受到香港等海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该文2004年发表在《文艺评论》后,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天津人民出版社《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贾平凹卷》全文收入。2005年以来,该文与90年代以来其他与此相关联的研究成果共同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看待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中“颓废”问题的学术讨论。</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09f7>三、脚踏实地、弘扬客家文化</FONT></B></DIV>
<DIV><FONT color=#0909f7> 在谈到客家研究意义时,曾令存教授化用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的话说:“文化就像一个婴儿发育成长的羊水,羊水的质量越好,胎儿的发育就越健康。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发育和成长来说,深厚肥沃的文化土壤是很重要的。”曾教授进一步说:“我们这个时代,一方面是欲望的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是精神的不断萎缩。客家先祖在辗转南迁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她滋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客家儿女,他们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时代在变,但有些永恒的精神是不会变的。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做‘富润屋,德润身’,意思是说财富可以装饰房屋,但只有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德行才能滋养一个人的身心。客家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成分,在今天依然是滋养我们精神的肥沃土壤。研究客家,就是要把这些优秀的成分挖掘出来。”</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从90年代开始,曾教授即从学术研究角度进行客家文化与文学研究,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论著。这一时期,他与侯服生老师走遍梅州6县1市1区搜集整理,合著出版了客家研究著作《客家姓氏堂联考释》,尝试从“姓氏堂联”探索“客家渊源”,十多年来一直为大陆与海外客家研究机构关注和收藏。近年来的《论“客家文学”的发生》和《观念、方法与结论:关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思考》等论文,分别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客家研究在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的存在问题,以及1980年代以来大陆与海外关于客家文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发表后即受到客家学界的关注。2005年底,在曾教授主持组稿的《文艺争鸣》“地方”栏目中,通过推介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民间工艺等回归客家民间的系列研究文章,在一个全国有相当影响的学术刊物上推出嘉应学院和梅州的客家研究。2006年,曾教授又在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与著名作家程贤章先生对话录《客家·文学·禅》,这本书被认为是读者“了解程贤章先生近五十年的创作,了解客家和客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广东文坛近半个世纪风雨历史一扇别开生面的视窗”。</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正如此次梅州市“十杰青年”关于曾教授的颁奖词所说:“客家文化存在深厚的积淀,但我们总担心在研究客家文化这个领域会断层,后继无人。客家文化需要像曾令存教授这样的青年人去承续弘扬,去其糟粕,留其精髓,启迪后人。”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建设中文专业的地方特色,曾教授还通过在系教学计划中开设客家方言、客籍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广东汉剧研究等选修课程,增进学生对客家历史人文的了解。曾教授在2006年兼任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后,为整合学院客家研究力量,申报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实际行动担任研究基地中客家文学与艺术方向学术带头人,推动学院客家研究的深入。</FONT></DIV>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09f7>四、寄语莘莘学子:江山代有人才出</FONT></B></DIV>
<DIV><FONT color=#0909f7>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谈及对青年学生的希望,曾令存教授随口说出了这句话。曾教授说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师,还有很多人比自己优秀,荣誉对自己来说实在有些愧疚难当,唯有继续努力自勉。和同学们一样,面对知识与学问,曾教授说自己也还有很多不懂的,“我也还在学习,在成长。我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能够当好一个教师,通过学术研究来提升自己;能够因此提升一下自己周围的人,该是意外的收获。”</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 采访中,当我们问及中文系今后的教学管理与设想时,曾教授说:“一方面,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探索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则又期望我们的老师能够继续以自己的精神境界去影响学生们,提升学生们。”谈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他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够有一种“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问题去听课,“所有的研究与创造都是从怀疑和问题开始的。大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一个聪明的学生善于把握和消化老师的长处,善于把一个个老师的长处融合成为自己的长处”。谈到上网与读书的问题,曾教授认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给我们信息,但很难给我们学问。愈是在‘读网’时代,我们愈是要多读纸质的传统文化与经典著作”。</FONT></DIV>
<DIV><FONT color=#0909f7></FONT> </DIV>
<DIV><FONT color=#0909f7> 地处偏僻却胸怀高远,身居斗室而学问天下。18年来,曾教授立足梅州,心系山区教育,恪守以学术立己的人生信条,严谨治学,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扩大了学校在外界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参与了地方文化的建设,同时还为梅州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合格人才。如今,不少学生已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梅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FONT></DIV>
<DIV align=right> </DIV>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74535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745357.jpg" border=0></A></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4145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41457.jpg" border=0></A></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5565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55657.jpg" border=0></A></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align=center><a href="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7445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newsadmin.jyu.edu.cn/resource/img/h000/h01/xw070504_7474457.jpg" border=0></A></DIV>
<P><B></B></P></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4%"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height=30> </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4 15:03:13编辑过]
|